康养阳泉
平定冠山资福寺

资福寺

经声佛号唤常伦,暮鼓晨钟醒世人。

金柏元槐含古韵,风调雨顺佑乡民。

——引自《冠山十六绝》

登上冠山,峰顶脚下便是资福寺。据平定旧志记载,金大安二年(1210)任平定州刺史的赵秉文曾作古体诗,题名《重午游冠山寺》。由此可知,冠山在金代以前就有了释教的寺宇建筑。踏进资福寺内,山门两旁分列风、调、雨、顺四大护法天尊,彩绘的泥塑神像栩栩如生,好象在检点着人们的举止言行。大院中央一株古柏耸立,古雅苍劲,上接青云,人们依据植年称其为“金柏”,然学名“圆柏”,属国内罕见树木之一,已载入《山西稀珍树种画册》。寺宇正面是大雄宝殿,两厢旧有“罗汉殿”、“诸天殿”、“十天殿”、“南佛殿”及寺僧起居之所,现在修葺一新。院内碑刻甚多,有的描绘冠山的四季秀色,有的叙述庙宇的由来兴衰,还有的记载乡民的祈雨盛况,从不同侧面见证了冠山佳境的历史渊源。


古戏楼

万里江山方丈地,千秋事业顷刻间;

洞明事理心头亮,悟透人情眼界宽。

——引自《冠山十六绝》

资福寺前是一株高大的古槐,依其植年推测为“元槐”,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,同样也列入《山西稀珍树种画册》。元槐旁由十五级台阶而下,是一古戏台,戏台正对资福寺山门,石柱上刻有一副******的楹联:

传五万里人情,多少奇观廿二史;

绘四千年物色,分明俗说十三经。

此联的大意是说,在这小小舞台上演戏,就是以普通百姓都能接受的形式,通俗地“传”儒家经典,形象地“绘”人情物类,并以此来演绎华夏民族上下“四千年”、纵横“五万里”的存亡兴衰之道,“俗说”《十三经》和《廿二史》所阐述的社会发展与个人修养之理。这里,佛门与儒教已经融为一体,共同折射着冠山文化的灿烂光芒。

以上文字由王世茂提供